学校介绍

北京语言大学为教育部直属的公办全日制大学。原名北京语言学院,1996年6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7月经教育部批准,校名简化为北京语言大学。 招生资质: 未认证
学校优势: 中央部署高校
咨询电话: 010-82303114
分享到:
北京语言大学邀请麦耘教授进行汉语音韵学系列讲座
2012/10/29 15:57:11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 [加入收藏]

10月11日和26日下午,北京语言大学汉语音韵学系列讲座邀请来了麦耘先生

麦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教授、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方言》杂志主编。他为我们带来的两场讲座分别探讨了汉语语音史上的“重纽”问题和中古早期与晚期语音的区别与联系。

重纽是汉语语音史上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从以前的不太重视到现在的颇受关注,这个转变过程中,也有许多学者发表了各自的见解。麦耘先生甚至认为它是理解《切韵》音系的关键,若不把重纽问题搞清楚,不能算对《切韵》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简要介绍了什么是重纽之后,麦耘先生列出了他所总结的重纽的特点,进而开始讨论重纽的性质。在相关的研究中,有许多对其性质的不同认识,有的学者认为它没有意义,有的认为它反映上古音系,还有的认为是反映当时的方言差异。但是,麦耘先生通过所掌握的材料和相关理论,一一指出了这些认识的问题所在。在此基础上,根据反复的研究,给出了自己所赞同的观点:重纽确实反映《切韵》时代的实际语音状况,即重纽两类就是有两类不同的读音,用音位理论说,是两类不同的音位,但这两类读音从听感上又应该相差不大,所以才能同居一韵。然而,即使在这种认识之下,对于重纽的具体语音差异也还有很多不同的意见。麦耘先生运用了文献考察、数据统计、音理推断等方法,探讨了重纽的语音区别。其后,还为大家讲述了重纽两类与其他三等字的关系,以及重纽在后代的演变等问题。既对重纽问题的探讨做一个总结,又为下一场讲座做好了铺垫。

麦耘先生的第二场讲座正是在回顾重纽问题的基础上,将视野从重纽这一个问题的讨论扩展到整个中古时期语音史的讨论。他认为,中古时期七百年的断代并非铁板一块,其中的语音变化是很大的,大致可以分为中古早期和中古晚期。在具体论述中古早晚期的演变之前,麦耘先生简要地讨论了一下《切韵》音系的性质。有了对《切韵》音系性质的认识之后,许多问题的讨论才能得以展开。首先是介音问题。不论是高本汉、王力,还是李荣、邵荣芳等学者,对于每个等的介音的构拟都代表了他们各自对这个音系的认识。通过麦耘先生的讲解和论述,让大家认识到早期与晚期介音系统的区别和联系,加深了大家对中古语音发展的认识。同时,他还强调,韵图中的“等”和实际的“等韵”不完全相同,如“四等韵”与“四等”不是一回事,这也是《切韵》音系与韵图的联系与区别。同样,中古前期与中古后期的声母系统、韵母系统、声调系统也有着很多同样性质的问题。麦耘先生对此都有所论述。而这一演变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两方面表现在介音和声母上。

讲座结尾,麦耘先生还特意拿出许多时间来与大家交流、讨论。麦先生尤其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比方来解释抽象的语音演变过程,运用科学严谨的图表来展现音韵格局。最重要的是,麦先生将自己多年来的研究心得上升到哲学层面,这对于他的语言观和分析问题的具体方法都有极强的指导作用。所有这些都让在座师生获益颇丰

我要发表评论

      王秀丽
      方向:法语培训
      王秀丽: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巴黎新索邦大学(巴黎第三大学),获法国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语言科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跨句衔接:汉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