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2014年9月入学季还有3个月,幼升小学生入学工作已经陆续开展,并于6月2日晚12点,北京义务教育入学服务平台信息采集通道关闭了,这宣告着为期一个月的小学入学信息集中采集工作结束。按规定小学入学必须参加信息采集才能完成入学、录取和建档。为什么今年北京市要统一建档?对于家长们来说,这个政策对于孩子未来入学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在北京上小学,变难了,还是变容易了?
儿童满6岁,亦义务教育的起点。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政府应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但这句话,在全国大中城市的实践中,却是一道比奥数还复杂的思考题。昨天下午5点,北京市今年首次在16区县联网、对小学入学适龄儿童进行的网上信息采集截止。这一步,被家长们称为是“孩子升学前最为关键的一步”。“关键”,首先在于它的唯一性。
学生登记以后,系统会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唯一的预登记号。同时在登记的系统当中,也会采集学生的身份证号。这两个号都是唯一的,所以说一个学生只能在自己的户籍所在地来进行入学的登记。这也就是说,要想今年在北京上小学,必须完成信息采集。完成之后,网络会生成一张信息表格,右上角的就是预登记号,一人一号,号码唯一。
以往学校可以直接给学生建档,校长对录取有较大的权利,这也导致不少校长甚至提前几个月就开始赴饭局、收条子。如今市教委收回学校建档权,从这个意义上,大大降低了跨区择校的暗箱操作和学校自主录取的机会。找校长,没用了。但是新的问题来了,区领导的权力,谁来约束呢?最关键的就是整个信息系统是公开的,要引入专业的第三方监督。教委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为某些有权的人、有钱的人的孩子提供方便。
有北京户口的孩子家长,尚且担心的是学校够不够好,而非北京籍孩子的家长,则连能不能留京入学都不敢肯定。因为新的政策要求实行“五证审核”才可以填报信息。那么,这五证分别是哪五证?它又是如何让非京籍孩子的上学变得尴尬?一个月前,北京市出台“五证审核细则”,作为孩子信息采集的前提。这五证是:在京务工就业证明、在京实际住所居住证明、全家户口本、在京暂住证和户籍所在地无监护条件证明。
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条件下,将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但户籍所在地政府有责任接收回乡就读的学生并解决学籍的问题。这意味着,证不齐的在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有一条路,回户籍所在地读书。
本着要让孩子总是有学上的原则,不管是北京籍还是非京籍,网上信息采集都将对孩子的入学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根据预测,北京今年小学入学人数将达到17.6万,比去年再增加1万人。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提到,到2015年,也就是明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100%的小学划片实现就近入学。储朝晖认为,教育均衡化仍是就近入学的治本之策。
唯学网致力于为考生提供第一手的教育资讯与院校教学服务,因此考生如若获知其他关于更多小学的所有相关信息,请密切关注唯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