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学网小编应广大考生的要求,特此整理发布了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关于会计等式的章节讲义,报考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考生可详细记下笔记或者直接打印讲义,以便日后复习备考使用。文章中重点罗列出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会计基础》章节讲义的重点考点,请考生根据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进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使教材与讲义相结合,具体内容如下:
1、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间的关系
由上文可知,资金运动在静态情况下,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个要素之间存在平衡关系。资产主要包括两部分:
(1)向外部借的债,即负债;
(2)投资人的投入及其增值部分,即所有者权益。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债权人和投资者将其拥有的资本供给企业使用,对企业运用这些资本所获得的各项资产就相应享有一种权益,即为“相应的权益”。由此可见,资产与权益是相互依存,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必然有相应数额的权益;反之亦然。由此可以推出:
资产=权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等式1)
该等式反映了资产的归属关系,是会计对象的公式化,其经济内容和数学上的等量关系,即是资金平衡的理论依据,也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因此,会计上又称为基本会计等式。
2、收入、费用与利润间的关系
资金运动在动态情况下,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发生的收入、费用和利润,也存在着平衡关系,其平衡公式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 (等式2)
若利润为正,则企业盈利;若利润为负,则企业亏损。
3、综合等式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或盈利,或亏损。在某一时点,“收入-费用=利润”,利润为正,这个利润就表明经济利益流入大于经济利益流出,即企业资产增多。由此可见: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新资产=负债+新的所有者权益
新资产=负债+旧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等式3)
4、会计等式的恒等性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第1个会计等式是反映资金运动的整体情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四开始日或结算日情况。而第2个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状况,资产加以运用取得收入后,资产便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后即为利润,该利润作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经营,于是便产生等式3,当利润分配后,等式3便消失,又回到等式1。所以不管六大要素如何相互转变,最终均要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下面举例说明该等式的恒等性。
以上内容为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关于会计等式的章节讲义,望考生认真学习,争取一次性通过北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基础》科目。